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各位...

2017/03/19 英语学习

…背单词的方法都是过时的(垃圾)。 大家都知道,学习英语,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很遗憾,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背单词方法都有问题。

映射法背单词

我称这种方法为映射(mapping)法。 什么是映射法呢?不管你是拿一个四级六级GRE的词表来,还是有各种语音,例句,图片,乃至视频辅记手段的卡片,都是看英文,背中文意思。一个单词一个意思,或者几个意思的这么对应。对的上就算背出了,对不上就反复看,直到下一次能映射上。这种方法里面:

  1. 单词都是孤立的,割裂的,机械映射的。
  2. 单词没有靠所在的词群来体现他的意思。
  3. 单词需要映射多一层翻译体现他的意思。
  4. 单词的这种转换对阅读理解能力有损害。
  5. 单词的这种转换对听力理解能力有损害。(背单词和听力什么关系?)

想想看,你不是在做智力题,不是在进行最优大脑竞赛,不需要你翻卡片,3000个正面,谁能准确说出3000个对应的反面,你就是冠军。你在用一门语言,是可以用来传递意思,表达感情的语言。当你看到/听到那一段段文字的时候,你会被这个故事,这些文字深深吸引,痴迷,欣喜,甚至黯然泪下。但是,你现在一直在做的,却只是mapping,mapping,mapping! 那么什么是好的背单词的方法呢?

我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你【看】到下面句子时,你认为空出的地方大概是个什么词? 妈妈说:“小明,别看书了,快出来吃。。。,妈妈今天煮了很好喝的。。。” 答案是,吃后面大概是“饭”字,喝后面大概是“汤”字。你单独出现一个吃,啥意思?吃屎?吃惊?很多时候,你看到文字的上半句时,你已经明确知道他下半句的意思了,所以你不必看完而知道意思。你不需要每个词都一一mapping!对吗?想想看自己阅读中文是什么感觉?体会一下。

第二个问题:当你【听】到妈妈这段讲话时,你脑子里想到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应该想到是饭或者汤的具体物件,或者美味的,香喷喷,甚至衍生到家的温暖等抽象感觉,你开始肚子咕咕叫留口水了,你开始想家了。我想你最不会做的,就是把语音转换成抽象文字载体,转换成一笔一划的拼写,然后再识别,再体会。那样,你的脑子会超载,你的理解会慢好几拍,你会像一个傻子一样在脑子里默默做mapping,而耳朵里的听力句子已经念到了后面好几句!是不是!说的就是你~ 那么,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了,两点:

  1. 一个单词永远不要脱离所在原句后出现。(阅读)
  2. 一个单词永远不要转换所含翻译后出现。(听力)

原句法背单词

所以,我要说的背单词(如果一定要用背单词三个字的话)的方法,就是原句法。

  1. 单词永远出现在原句中,你看到的都是一个个原句。
  2. 单词永远都是以词群的方式,或者搭配的方式出现。
  3. 你看的原句都是日常文章里读到的而不是词典例句。
  4. 同一个单词,如果在多个原句里出现就看多个原句。
  5. 原句的含义能看懂就过,而不需要具体翻译和拼写。
  6. 看原句时脑子出现的是场景而不是转换的文字载体。

也许有人会说:What?你看文章原句,然后顺带猜出的这个单词的意思,你也好意思说这单词你认识了?不好意思,这正是我要的效果。如果这个文章原句里,我能知道他的意思,这表明他已经勾起我当时读这篇文章的回忆,这个单词前后词群的组合,已经让我不需要英中转译,就把意思理解了。如果你一定要考验自己,认为看到一个干巴巴的头词(head word),然后能翻译出他在词典里的中文解释,那才算牛,那你还在用映射法。

原句法的疑问

OK,说完了?好像有点懵。你一定有好多疑问:

  1. 大量单词出现所需的原句从哪里来?(原句如何积累)
  2. 第一次看不懂得单词都不要翻译吗?(单词如何积累)
  3. 看完了怎么把单词记下事后复习呢?(复习如何安排)

第一个问题:大量原句的来源当然是阅读。无论是根据恶魔的奶爸《把你的英语学起来》里的透析法,旋元佑《文法俱乐部》中的广读法,还是魏剑锋有关《经济学人》的学习法。都推崇大量的阅读。即便如传统的映射背单词法,不辅以大量阅读的话,除非是为了应急考试,都会迅速遗忘。所以你可以通过电脑浏览器,手机APP,亚马逊Kindle等不同的设备【通过不同的方式】,在自修课,地铁中,约会楼下等人时不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场景】,对Quora/Reddit社交网,BBC/CNN新闻站,《简爱》/《哈利波特》等不同内容【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巨量(注意,是巨量不是大量)的阅读,来收集不同的原句中的不同单词,只要不认识就可以收集。

第二个问题:第一次看不懂的单词当然要翻译,但是翻译不能严重打断或者影响阅读的流畅。这个在恶魔的奶爸推介的透析法有讲到,这也是为什么透析法里每两页只能查一次单词的原因,因为你会打断阅读的感觉,没有愉悦感,惊悚感,痴迷感,强迫自己阅读是走不了多远的。好在现在的手机APP软件,kindle设备,电脑浏览器里都可以很轻易引用设备里安装的电子词典,指到那里翻译到那里。一边阅读一边就翻译了不懂得单词,并可以在理解后无缝的继续阅读下去,这在著名的记忆软件SuperMemo里叫增量阅读SuperMemo: Incremental reading - IR,既通过阅读时增量累积不懂得单词,而不是预先背一个没感情的大词表。这种阅读方式,也叫沉浸式阅读法(Immersionmmersion Reading - IR),你需要花最少的精力,尽量不打断的情况,沉浸在你所阅读文章中。因为都是IR开头,所以我这里统称IR。

第三个问题:你也大量IR阅读了,你也翻译生词了。那么怎么把文章原句和句中单词保存下来事后复习呢?传统的方法,当然是拿一纸一笔记下来,再画张表格3-5-9-14天的根据浩宾斯曲线来复习。诚如你心中鄙视的那样,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为什么不能用工具记录。但是现在市面上的任何一款单词复习工具和词典工具都有下面的问题:

  1. 不能抽取阅读时文章中的原句。
  2. 不能自制以原句为中心的卡片。
  3. 不能动态定义复习样式和过程。

那么,下面就为大家推介一整套原句学习法的免费工具。

以巨量的阅读过程,来记录原句中不认识单词。请注意,这不是一个预制可共享的词表。有阅读才有单词可背。没有阅读,请不要骗自己

复习时只看阅读时的原句和单词,词典附送的没感情例句不看,干巴巴没上下文的单词不看,实现以词群综合理解单词含义而非机械映射

这套工具有记下几个特点。

  1. 基本免费 (部分iOS软件有收费)。
  2. 以跨平台的复习软件Anki为中心。
  3. 以各平台的划词制卡助手为辅助。
  4. 实现在沉浸式阅读时的自动制卡。
  5. 灵活自定义复习形式和复习进度。

首先,你需要一款Flash Card软件Anki。Anki作为一款记忆软件,当然不仅仅是用来背单词的,但是他强大的灵活性,正好可以为我们所用。 具体Anki的使用方式,可以看《知乎Anki专栏》的诸多文章。这里不详细展开。 这里只是简单说明一下,Anki是以一个个知识点(Note)来展开复习的,每个知识点由若干字段(Fields)组成。 那么原句法里的知识点怎么安排呢?显然一个单词所在的原句,就是一个知识点,按照原句法,每个知识点仅含三个字段就好了:

  1. 文章里面的原句。
  2. 原句里面的单词。
  3. 单词对应的解释。

总体而言,全平台的流程如下,那么可以看到,已经可以覆盖目前各类的设备和阅读场景: 接下来,让我们逐一来看看各自的阅读场景和图片示意。

在电脑浏览器

使用Chrome浏览器的一款插件Chrome划词制卡助手,一边阅读,一边就把单词查询和制卡一键完成了。 具体方法详见《Chrome Anki 划词制卡助手 使用说明(含视频教程)》。 如果在PC端想阅读文字版的PDF文件,可以使用PDF.js在浏览器里打开PDF文件,然后再用划词助手取词。

这是一个在Quora网页端阅读的场景。

划词场景(看见那个绿色加号没,只点一下卡片就做好了):

复习界面:

在安卓手机端

阅读时可以选中原句,把需要记忆的单词挑出翻译后,加号一键制卡,用于事后复习。具体方法详见《安卓版的Anki划词助手》。

这是一个安卓手机上阅读经济学人的场景。

划词/翻译/复习界面

在苹果手机端

可以使用iOS workflow的自动化方式来实现一键生成制卡文件,再导入Anki。 具体方法详见《iOS workflow 划词制卡助手

这是一个iPhone手机上用BBC新闻APP阅读的场景。

划词场景:

复习界面:

在Kindle上

可以使用kindle自带生词本功能+KindleMate导出生词本,而这个生词本本身是带了原文例句的。 但事实上Kindle上已经可以刷自定义安卓客户端了。如果kindle上刷了安卓系统,那么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上述第二种方式,用安卓划词助手来实现制卡。 具体KindleMate的使用方法,详见 Kindlemate官方网站,这里不再累述。 最后KM导出的生词本,不管是文本格式,还是Excel格式,都可以再进一步使用Excel版本的制卡助手来生成Anki制卡文件导入,详见《Anki Excel 批量制卡工具(含视频教程)

写在最后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就是想告诉大家,这种以IR阅读为基础的原句法背单词,由于学习工具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那么现在,你可以读5本书,随手记下500个书中的原句,再以这些原句去带动你单词的学习,其单词理解的透彻程度,相对于以前单纯的没感情的词表,是一种大大的提高。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种方式,更透彻的提高自己的词汇量。还能用对词群而不是对孤立单词的理解,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